close
2008/11/08
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 (文/于美人)


補習班名師轉戰廣播、電視舞台的于美人認為,自己今日能有所成的主要關鍵在於:從小面對事情絕不敷衍、逃避。她珍惜每一段經歷,認真對待生命。


舞台上亮麗光鮮的于美人,其實有一段苦澀的童年。由於成長在單親家庭,小時候,她幾乎是自己一個人在住家附近的巷子裡玩;巷子裡發生的事,留給她很深的印象……


不知是單親的小孩容易遭人取笑,還是自己太敏感。六歲時,鄰居一個小女孩瞎說了一些話,傷了于美人的心;于美人一拳打了那個女孩。在巷子裡玩耍的其他小朋友見狀,都勸于美人趕快逃走。因為,那個小女孩兄弟姐妹眾多,不好惹。才六歲,于美人就面臨是與非的抉擇。她想,如果她走了,從此,她在這條巷子將無立足之地;於是,她貼著牆站著,勇敢面對可能發生的不幸。

果然,小女孩帶著兄姐前來討公道。小女孩的大姐斬釘截鐵,叫她以後不可以打人;小女孩的哥哥則不問青紅皂白,在她臉上打了一巴掌。于美人說,當時,她最大的感觸是:自己闖的禍,自己收拾。那次經歷,給她很大的啟示,就是:「團結力量大」。

高中畢業後,于美人開始過著半工半讀的生活。有些人認為,打工是花時間賺錢;于美人卻以打工為專業。她打過各式各樣的工,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補習班發DM。第一天,老闆交代八名工讀生,每天須摺寄八千份傳單,工資五百元。于美人想,一天才八千份,這樣的效率太慢了;第二天,她向老闆建議,如果每天摺寄一萬份,是否可以加薪?老闆同意一天若能寄出兩萬份,每人可拿八百元工資。于美人想到一個提高產能的點子:第一天大家各摺各的、各寄各的作法,必須先打破;改由生產線分工合作,於是,有人專司折傳單、有人專司割名條、有人專司貼信封、有人專司寄發。簡化每個人的工作,達到團結合作的有效產能,結果他們一天寄出了兩萬五千份,老闆發給每人一千元工資。

于美人高興的不只是為補習班提高產能,增加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因為分工合作,原本不相識的八個人,變成朋友。又多了一項交朋友的好處。

因為,人生都有用得到的經歷;補習班打工,讓于美人對補習界有一些了解,大學畢業後,很自然地就朝補習班教書這條路走。如前所述,每一段經歷,于美人都要求負責,所以,為了提高職校補習生的英文程度,她自掏腰包租錄音室,灌錄音標、單字給學生聽。這樣做,帶給她的不只是幫助學生的快樂,更重要的是「進錄音室」的經歷,成為她日後到地下電台主持節目的一大助力。

于美人在綠色和平電台主持的第一個節目「空中補給站」,話題多圍繞在教育上,這也與她在補習班的經歷有關。廣播節目主持人的經歷,又將她推進了螢光幕,成為縱橫多家電視台、主持多種不同性質節目的紅人。做節目的經歷,讓她有機會將節目內容轉化成文字,結果,她又成為暢銷書的作家。

不管主持天南或地北的節目,于美人從不用字幕機念大字報,照本宣科;製作單位給她任何主題的節目,她也從不拒絕,任何題材她都敢接。有人說她具有特異功能;于美人則將一切的讚譽歸於平時經驗的累積、好發問、愛看書,以及過去在補習班任教的收穫。

好發問的個性,使她連買菜都可以把產地、產程給問出來。補習班教學六年的經歷,則培養了她整理、消化資料的能力。在一次名人訪談的節目中,受訪者對于美人說:「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于美人當場大悟;她回想自己從小一路走到今天的人生過程,不都印證了這句話嗎?

凡經驗過的,都能受用

于美人在「黃金夜總會」節目中透露,從小身處單親家庭,父親在她1歲時就過世,母親23歲就守寡,當時妹妹還在母親的肚裡面,直到長大才看了父親的照片,于美人說:「我對於父親沒有特別的感覺,相對的,對父親也就沒有任何的期待」。于美人說,記得小時候打工貼補家用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撿羽毛,1公斤20元以為很好賺,結果才知要撿好大一包才有一公斤!

回想起波折的一生,于美人說:「我差點因為瞎子算命師的一句話斷送前程」!由於家境清寒,高職畢業之後媽媽希望她能幫忙賺錢養家,但當時于美人想繼續讀書,於是可愛的媽媽竟然決定帶著于美人去「算命」決定一生!當時瞎眼的算命師鐵口直段說:「你女兒與孔夫子無緣啦」!

但于美人不服輸的個性終究說服媽媽,她還跟媽媽說:「我考中一定回來拆他的招牌」,沒想到在數年之後一則轟動社會的新聞主角竟然是那位瞎子算命師,因為他的「那話兒」被老婆給「卡喳」還沖到馬通中!于美人說:「人算不如天算!當時的報紙我還保存在家中」!

于美人的故事

八十八年一月,她獲選廣播電台第二受歡迎主持人,僅次於廣播老將光禹。去年十二月,她出版的第四本書,登上金石堂連鎖書店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在迪化街走一回,幾乎每個人都叫得出她的名字,她已經成為台灣減肥風潮的代言人,她原本只是一名補習班國文老師,如今卻縱橫光鮮亮麗的演藝圈;任何大老闆在她主持的新聞評論節目中,從緋聞到私德都逃不出她的掌握,然而,十年前于美人作夢都想不到自己會成為聚光燈下的名人。

「這是我當年當老師的模樣,多清純啊!」于美人翻出一本當年在龍門補習班任教時編寫的國文講義。薄薄的一本冊子,當年可能不值新台幣五十元;然而,現在于美人所寫的四本書,全都是暢銷排行榜上的常客。出版業者估計,光是版稅就可以讓于美人一年賺進一百五十萬元。僅僅是版稅收入,就是于美人在轉業之前當補習班老師一整年的收入。

目前,于美人除了主持一週五天的廣播節目之外,還有帶狀的新聞評論節目和每週一集的「圓滿計畫」,光是通告收入,已是年薪上看千萬的小富婆。十年前的補習班名嘴,全省辛苦奔波如今飛上枝頭當鳳凰,名利雙收三十二歲才踏入演藝界的于美人,十年前過的是跟現在完全不同的生活。當時于美人是全省四處講課的補習班名嘴,二十六歲時月薪已超過十萬元,然而,高收入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奔波勞碌。

于美人回想過去那段生活,只有一句「今宵酒醒何處」的感慨。她常常週一在台北、週三要下台中、週四飛台南,有時候她在旅館醒過來,連自己在哪個城市都搞不大清楚。

于美人還記得有一次飛到台中授課,投宿旅館時,櫃檯小姐問她:「于老師,妳一個人住飯店,晚上不怕嗎?」她愣了一下,才想起每次下課後回到旅館,累到倒頭就睡,根本連「怕不怕」都沒時間去體會。

十年前,于美人為了生活,必須咬牙在競爭激烈的補教業打滾。比不上英、數、理化老師的風光,她教授的國文是「弱勢科目」。暑假是英、數、理化老師最好賺的時節,于美人卻只能在家喝西北風。

為求教學生活化,仔細研究蜜蜂生態下工夫學台語,將〈琶琵行〉變音符靠著國文一科,要在補教業掙出名師的聲譽並不容易,于美人必須卯足了勁,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她還記得,高中國文課本裡有一篇〈靈丘丈人〉,是明朝劉伯溫以養蜂來比喻治國的文章。當時,于美人跑去養蜂場,把蜜蜂生態研究了一遍,在課堂上她不教文言注釋,反而教學生分辨女王蜂和工蜂的差別,討論蜂后如何利用工蜂維繫蜂巢秩序,就像一國之君必須知人善任。

在教白居易的〈琶琵行〉時,于美人還去翻閱古典樂理,讓學生了解原來「此時無聲勝有聲」指的就是「休止符」。對一般老師而言,〈琶琵行〉就是以文字形容聲音,但是,于美人卻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詮釋課文。她去找一貫道的老師學台語,用台語朗讀〈琶琵行〉,把節拍和聲韻融入其中,單調的課文馬上成了一支有快有慢、有強有弱的曲調。

現在的于美人,頂著資訊傳播者的頭銜,在主持界開創了一種新的典型。以往的節目主持人偏向垂直式的整合,綜藝節目主持人手上可能同時有好幾個案子,卻難以跨足新聞評論性節目。

然而,于美人從「出道」以來,就主持過關於兩性、名人訪談和益智猜謎等節目,在她的主持生涯中明顯可以看出水平整合的走向。長期和她合作的知名主持人鄭弘儀認為,于美人相當擅長掌握不同面向的資訊,大量吸收並以特別的角度加以詮釋。

就連于美人自己也想不到,補習班的教學方式成為未來她主持資訊性節目時的一大助力。「這是厚積而薄發,平時累積,臨場反應才會快。」手上有好幾種類型節目的于美人不看電視,然而一週五本雜誌、一天可以看三本書的功力,培養出她像海綿一般的超強吸收力,而這正是其他主持人學不來的地方。

不斷吸收新知,在工作上充分應用連拍廣告都研究產品,深獲廣告主欣賞算算于美人一年內看的書,總計超過一百本,堆起來比自己還高。無書不讀的于美人甚至有個奇想,「如果能犯什麼誹謗罪去坐牢,就可以一直看書了。」

無書不讀的于美人從醫學書籍《大腦秘密檔案》、日文流行文學《冷靜與熱情之間》,到探討精神分裂症的《神奇城堡》,都有所涉獵。而閱讀的習慣,正是她在補習班教書時打下的基礎。

「在補習班當老師,如果自己都不讀書,上課怎麼掰得出來?」于美人認為,吸收新知識原本就是她工作上應盡的義務。于美人吸收資訊的好習慣,從去年為光泉優酪乳代言就可看出成效。光泉為新口味優酪乳找代言人,打算請于美人試試看。在試鏡之前,于美人已經把優酪乳的菌種、功效、製作方式都了解了一遍,她說:「那些長短雙叉桿菌,我是看了四本書才弄懂的。」

對于美人而言,她從不做「照著稿子唸」這種一般主持人常做的事,連拍個廣告都可以講出一套道理,這就是于美人的「兩把刷子」。這種求知若渴的態度,也令光泉的老闆印象深刻,試鏡一次之後就拍板定案,又讓于美人賺進六位數的廣告收入。

于美人有一句名言: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除了補習班名師的經驗之外,當時她免費為綠色和平電台主持叩應節目也意外成為她轉業時的一大助力。八年前的地下電台,走的還是草根路線,主持人幾乎全部操台語,但是于美人一口標準的京片子讓不少聽眾打電話進來罵人。

剛開始于美人常常和聽眾現場「互嗆」起來,不過後來她發現自己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於是改以幽默的口吻說:「我很感謝打電話進來罵的聽眾,因為你們都聽得好仔細喔,還會指導我台語,真是感謝你們。」

堅信「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勇於抓住機會、深入學習

在那段時期,于美人處理異議的方式,是留給對方發洩的空間,卻不因此影響自己的立場。這個領悟讓她在後來主持叩應節目時,能以輕鬆氣氛化解觀眾的歧見。

做了補習班名師五年,某一天,于美人照例在綠色和平電台開講,沒想到當時TVBS製作人葛福鴻在計程車上聽到她的聲音,覺得她主持節目的感覺很清新又不失立場,於是邀請她主持TVBS的「台北夜未眠」現場直播節目。

完全沒有電視主持經驗,也沒參加過錄影的于美人卻完全不怯場,她只跟葛福鴻說︰「既然你放心,那我還有什麼不敢的?」結果一個小時的節目下來,于美人不管叩應來的是阿嬤還是小朋友,全部都哈拉得開,也開啟了三十歲之後的另一個職涯。

三十二歲才轉業的于美人坦承,要跨入主持界時曾質疑自己,既不熟悉演藝圈,又沒受過什麼主持的正規訓練,對於是否能勝任並無太大把握,然而,她靠著強大的學習吸收能力,還是在演藝圈撐了下來。

她主持減肥節目,最後成了食品營養學專家;她投資股票賠錢,於是發憤拜師學股票經,這段經歷或許又為往後她主持財經節目奠下了基礎。她說過︰「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唯有像于美人一樣在每一段經歷中都如此深入的學習,這段經歷才會成為一段有用的過去。

★本名于紜婕的知名主持人于美人(中文系79級),畢業自東吳大學中文系,原為補教界國文名師,在工作多年,建立起教學生活化的好口碑後,因為一連串機緣巧合,投身競爭更為激烈的演藝圈。以30歲的高齡新人之姿,十年之間,在出版、廣播與電視圈都有亮眼的表現,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暢銷書作家與名主持人。

于美人學姊談起自己的校園生活,三句話不離吃,參加過的活動、對學校的評價、對老師的懷念,每一樁記憶都與食物有關;時而語調幽默,時而開懷大笑,讓人感受到她的妙語如珠與無窮的活力。

「不偏食卻挑食」的人生哲學

大學時期的于美人因為半工半讀的生活,使她個性開朗,擅於與人交際往來,所以儘管到了大三才轉學至東吳,仍然結交了一群好朋友;不過,也因為下課後就得趕赴工作場合,所以非常欠缺所謂的校園生活記憶。然而,有趣的是,這些屈指可數的記憶,總與食物有關。

比如說,當時因為東吳校園附近的吃食太過單調無聊,所以熱衷美食的她只好不惜成本地經常開車外出,至士林市區用餐,幸好,總算漸漸地引來幾個美食同好的同學,可以與她分擔車資。另外,學姊對烹飪十分拿手,且參加過校內烹飪大賽。

「宣布到第二名,我就開始尖叫,因為第二名還不是我們,那我們就是第一名啦…」于美人學姊得意地說著她大三時參加的那場烹飪比賽。那時的她雖然喜歡烹飪,平時也愛自己下廚,但是從沒參加過比賽;並且,為了參加比賽所找來的同學們只是報名用的人頭組員,當天的所有烹飪雜務全都由她一人親手包辦;甚至,比賽時所煮的「西蘭花蝦球」、「波蘿牛肉」、「豆酥鯧魚」,這聽來就能唬人的三道菜,全是于美人學姊當天看著食譜依樣畫葫蘆的處女作。

之後,學姊他們真的拿到第一名,問她為什麼那麼有自信,她理直氣壯地說「別人用吳郭魚,我們用鯧魚,光食材我們就贏了呀」。學姊言語中掩飾不住自信與驕傲。

難忘的東吳師長

提到最難忘的老師,于美人學姊最懷念的老師是求學時期教授《文心雕龍》的王更生老師。在多數中文系學生心中形象嚴肅沉默,大半輩子鍾情於《文心雕龍》,從事《文心雕龍》教學與研究多年的王老師,究竟哪一點令愛吃也愛玩的于美人難忘呢?

「我就是喜歡他把《文心雕龍》教的很…很《文心雕龍》的樣子,王老師的課,我從來沒翹過,每次中場下課,我都跑去找老師聊天」于美人學姊笑著說道,這話聽來很無厘頭,但是上過王老師的課的同學應該都能明白這話裡的意思。王老師除講解精闢之外,甚至將書本內容隨興地編成小曲,不論上課時面對同學,或是下課後一人散步,總能聽見他大方隨意地吟唱著。那小曲,根本是王老師一個人的主題曲。

不以安穩為常態的人生

樂於願意嚐試,但是堅持「東西一定要好吃」,這聽來多麼像是于美人多變而成績斐然的職場或人生寫照。于美人學姐步入職場以來,屢屢轉換跑道,且表現亮眼出色,關鍵在於坦然面對千變萬化的變動與逆境。于美人學姊跨足寫作與傳播界之初,同樣面對失敗與不適應,但是事實證明她做到了。跨足兩個領域的同時,難道不害怕失敗,不害怕兩者都經營不善,都落空?學姊篤定地回答,「我還回得去,因為教書是我的專業。」語氣堅定且信心滿滿,正因為總是全力以赴,所以每段經歷總成為無形的人生資產。

工作與家庭兼顧的「女鐵人」

人氣始終不墜,手中經常同時握有二至三個廣播或電視帶狀節目的于美人學姊,在每天繁忙而緊湊的行程之中,總有接不完的電話。剛進化妝間,就見到于學姊在兩個節目的空檔之間,抓緊時間,一邊讓化妝師梳妝,聽著助理報告各種工作細節,一邊順手接過助理遞上的手機,以溫暖呵護的語氣跟孩子問候。

沒有一般工作繁忙的父母口中經常流露的不耐與急促,不像一般以公務為重,所以總是低調講著私人電話的嚴肅大人,跟孩子講電話的于美人是個溫柔又爽朗的媽媽,而她樂於將家裡寶貝發生的趣事與周遭眾人分享,這又讓化妝間裡各有要務在身的眾人都得以暫時放下心頭瑣事,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于學姊也鼓勵中文系所出身,而想要轉換跑道的學弟妹們,要把握自己原本所學的專業學識,除了因為學校中的所學,其實就是學生的第一專長;此外,她也認為,伴隨全球性的華語熱,未來,閱讀古文古書將會是一種專業,所以基於自身專業能力的培養與未來趨勢,中文系所的學弟妹們都不該妄自菲薄,要相信並且把握專業的中文學識。唯有如此,才能建立起自己職場的「競爭座標」。


Posted by 電三忠導師 at 4:20 下午
Labels: 勵志分享



轉貼自http://learnhard.blogspot.com/search/label/%E5%8B%B5%E5%BF%97%E5%88%86%E4%BA%AB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hlin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